湖北武汉 设计立面极尽空灵之美 朱晓钊中国美院综合设计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导语:业界前沿未来发展趋势迎面而来,设计在参与国际合作时应如何更好地了解当下世界的设计思潮和哲学以更好地工作?无论是在自身的设计教育中还是在多年设计从业及国际视野的沉浸中,中国美术学院实践设计教育以先行性思想自觉成为一种全新视域和机制。
通过对“朱晓钊工作室”等设计师工作室、“青藤画会”等协会平台、以及工作坊、企业实践等形式探索与学界、企业、公益等引入设计研讨的新方式,同时形成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结合等多条路径,中国美术学院所构建出的设计学科的前沿性研究与实践课程已经经历了几代高校设计师从民办高校走向国内高校的步伐,并将这一厚重传统保持至今。
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思行集—思辨的艺术与不端的灵魂”学术研讨会上,廖万坚、郝大鹏、袁宾、高亮亮、潘野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各个院系在《思辨的艺术与不端的灵魂:学术与实践的对话》中与会,林超民、王华祥等中国美术学院多位教授一同参与思辨的格物之三,而杨克勤、曹意强、刘仲商等中国国家画院藏展部主任以及来自园林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窗共同参与了格物之四论。
通过设计史理学人文基础和方法论的提出,并以设计实践活动进行持续性的贯穿实施,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教育也正在尝试从古典设计向当代设计转变的行动与举措。
实践研讨与学校探索根据设计学科的逻辑,最后我们谈到了设计学科在中国当下环境下得以生存并获致发展的办学逻辑,能够为时下中国设计学科走出发展硬碰硬困境贡献出自身的独立方法、思考,方能更实质性地帮助设计学科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定位,从而从容地应对未来趋势和使命的挑战。
被誉为实践螺旋提升理念取向上的学术研讨以全新的操作史进行思辨 每位学术研讨嘉宾与会者都带来了设计学科领域中具有当代启迪的成果,通过对设计史理学人文基础和方法论的提出,并以设计实践活动进行持续性的贯穿实施,中国美术学